top of page

存下四分之一的薪水

撰文| 應尚樺 @2023 澄冬

小蜂是東華校園儲蓄互助社的創社社員之一。自東華儲蓄互助社篳路藍縷之際,便擔任理事參與社裡的大小事務。但是,隨著小蜂的人生規劃及變動,自2019年開始便定居於泰國。時隔三年返台,因長居海外、距離遙遠等原因,而不便持續利用儲蓄互助社服務的小蜂,決定卸下社員的身分。雖然依照組織章程定義,退社後的小蜂已非是我們的社員。然而,在她退社之後與前往泰國工作的經驗裡,金融、儲蓄與理財,仍是組成小蜂工作日常中的一環,而她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鏡與傾聽。


「每個月,只是為了存500元台幣」  

小蜂,在泰緬邊境的非營利組織「帕佳」(化名)工作。帕佳,以經濟與技術的培力,陪伴泰籍與緬籍的克倫族女性,透過雙手織布、打版、設計日常家居布品,擁有賺取工資的手藝。帕佳在泰國有兩處據點,一是位於清邁的店鋪,二為位在美索[1]的生產工作室。這兩處的地理位置與條件皆相當不同,美索不同於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,反而是地處兩國邊境上的其一城鎮。該地既是國際間長期援助的地方,也是人、勞動力、物品、資源,以及知識流動與交換之所。


小蜂提及自己的泰籍同事Nor Nor[2] 自20年前,擔任來到美索從事公益服務的「台北和平志工團」辦公室管家,早期的臺灣團員或志工「教導」儲蓄理財觀給Nor Nor。小蜂說到:「Nor Nor 當時每個月的薪水不高,只有兩、三千一個月 (…..) 她就會把設定的五百塊存起來」。雖然只是分配薪水,但是對於美索日常生活裡,「儲蓄」並不便利,尤其ATM與銀行並非隨處可見。但二十年間,Nor Nor堅持每個月都會走上這段「麻煩」的路程,存上自己薪水四分之一的存款。積年累月之下,Nor Nor的存款不只可以購入一塊土地,也開始自己的小投資。從辦公室管家轉任為帕佳工作室的班長後,她也持續向工作室的姊姊們提倡儲蓄的益處,也幫自己的女兒開戶、存錢,成為透過小額儲蓄、進而圓夢的實踐者和推廣者。



儲蓄與帳戶,「麻煩」下的保護機制

透過Nor Nor的經驗,儲蓄成為累積資產及改變生命困境的方式之一。但是,對於工作室的其他克倫族女性而言,將錢存放於「帳戶」裡,反而被視為需要抵抗的來源。小蜂談及姊姊們感到不安的主因,則是來自緬甸的局勢,「緬甸政府大起大落的,可能政府一聲令下,人民就會領不出他們的錢(……)『現金是最好的狀態』」。而最好的狀態既涵蓋現金的持有,也包含金錢置放在日常起居的排屋裡。此種方式儲蓄,既無需面對動盪下的危機,也不需仰賴「ATM」與「網路」增加理財的困難。小蜂補充道:「克倫族分享金錢是會分享給遠房親戚,每個月15,000元的薪水、這邊2,000,那邊3,000,很快就沒了;而且居住環境很不安全,門被撬開、錢就被偷走了」。因此對於支付薪水的小蜂而言,如何以麻煩的方式,降低姊姊們的金錢流動、穩定儲蓄?線上的帳戶成為了她金融改革的保護機制。


「2019到2021,其實大家都很不願意,我就很想說服大家辦一個帳戶,直到泰國的疫情,觸發了當地社群和線上交易的活絡,因為這個逼迫,大家也開始做這件事」,小蜂除了與Nor Nor 耳提面命存錢的重要性外,也要「拜託」員工們『到銀行』開戶,並學習使用行動銀行、熟悉使用20分鐘車程外的實體ATM。雖然從「反抗了一、兩年」到「熟練和可接受」歷時多年,然而疫情的推波助瀾下、最終讓小蜂的同事們儲蓄了屬於自己的第一筆錢。


透過小蜂的故事,我們得以窺見臺灣之外的儲蓄和理財經驗,雖然國情、民族性,以及不便的金融系統,使其儲蓄、理財與帳戶的實踐方式和意義的生產不盡相同。然而,不同的「麻煩」、堅持的「麻煩」、被抵抗的「麻煩」,卻可能成為未來保護自己、面對動盪時局的一種選擇。


 

[1] แม่สอด, 音譯Mae Sot

[2] 小蜂目前是帕佳的負責人,Nor Nor 是工作室的班長,克倫族其他女性(姊姊們)是帕佳工作室的員工。


15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