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| 應尚樺 @2025春
東華校園儲蓄互助社,即將在2026年邁入十歲。十年,對儲互社在臺的發展如白駒過隙,但對年輕的組織而言,卻是深刻、難忘的過程和經驗。年輕,不只是在成立時間上,也包含成員的組成是以青年為主體。因此,我們關懷的課題大多是環繞在青年在生活中面臨的難題。
青年貧窮,始終是我們長期處理的議題。無論從基礎的金融教育、借貸的方案設計,或是與不同組織的串聯,我們都期待透過多面向的構思和服務,從生活的基礎面,成為協助與支持社員的力量。當然,每個人對於儲互社的使用和想像都非常不同,包含學習理財、現金周轉,又或是成為一種認同。
本文社員故事主角是林小逼,透過林小逼的生命經驗,我們可以看見東華社如何以不同的角度參與在社員的生命裡。除了,作為服務人類社員的金融組織之外,也與她的貓(她的家人)的生命緊緊相連在一起。
林小逼,是我們的創社社員之一,曾擔任過社內的理事,以及現任的監事,目前任教於東華大學。起初,加入東華社是為了響應並認同青年貧窮的倡議,因緣際會之下成為社裡的幹部。然而當她參與幹部訓練之後,「我開始知道組織工作是怎麼一回事,以及思考都是為了組織裡的成員」,並且慢慢意識到非正式的管道,或許是改變社會或改變人的方式。這段過程裡,與東華社一起成長的林小逼也回應了個人需求。
「華生的第一本存摺」
每一位社員入社時,都擁有自己的存摺,如同主流的金融機構般,註記著戶名、帳號等資訊。林小逼的第一本儲互社存摺封面,寫的是「華生的醫療費」,是一本專屬貓咪的存摺。自2024年起,臺灣的陪伴動物須植入晶片與納入戶口,但直至今日的管理政策,陪伴動物尚未被納入健保的保障對象,一旦毛孩生病,其醫療開銷非常可觀,也使得照顧者心力交瘁。雖然各大保險公司,已陸續規劃出動物保險,然而對於逐漸年邁的毛孩並不友善。
此般支付大筆醫療費的處境,非但只能以現金支付,也往往是無法預期的支出。因此東華社的小額存款,成為了林小逼儲蓄醫療費的所在。起初她每個月都會在這個帳戶裡,為她的貓咪家人存上一千元。 林小逼的貓咪共有三隻(華生、夏夏與莫莫)。其中一位,已於2023年6月出發成為毛天使,她談起自己當初帶著貓四處求醫的過程:「夏夏開始生病後,就開始有感覺了。動物生病之後,開始很會花錢。(……)時間要花比較多,精力花比較多,錢也會花比較多。你要考量她的飲食、她的醫療,她的睡覺舒不舒服啊!因為夏夏長期鼻塞,我就要去買薰鼻子的(醫療用),像有些人更講究的,就會準備氧氣房。」因病情反覆,林小逼也頻繁地前往臺北求醫,兩年內無數的流淚、交通費、醫療費已無從算起。
近日,她帶新領養的莫莫前往醫院,進行結紮手術的術前檢查,她簡略但具體指出實際的費用,一次診療費用需要2,500元、結紮的預算須準備5,000元左右,最基礎的血液檢查,甚至是醫療評估與疫苗都是額外的費用。林小逼提及雖然毛孩的醫療費用,儲互社的小額借貸尚無法支應,但她仍對儲蓄對毛孩的保障提出認同:「所以要從他們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幫他們存錢。夏夏的經驗,讓我知道儲互社的戶頭當成華生的醫療儲備金,這個方向是對的」。
青年x動物x貧窮?
訪談的過程裡,我們也意識到貧窮與社員的關係,不單只是一種經濟「現象」,而是往往與最親密的陪伴,以及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。東華大學,不乏有許多獨自生活的學生,陪伴動物是異鄉的依靠。若是年輕學生們,又如何因應自己的陪伴動物生病的難題?又或者面臨無法支付鉅額的醫療費用,又如何是好?這些無能為力所反映出的困境,是否又讓貧窮在日常裡頻頻現身呢?我們與毛孩的關係,是否可以透過儲互社提供的服務,延續更多陪伴的時光呢?雖然,社員與動物的共同道路仍言之尚早,但也許可能是新的方向與契機。
最後,林小逼向東華社許願,她提及自己時常使用旅遊方案,「除了機票可以刷卡,其實很多都需要現金(……),銀行只會借你大筆的,不會借小筆的」。現今也有越來越多的毛孩能和人類一起去旅行。如果友善毛孩的方向,可以被納入未來的借貸、儲蓄規劃,以及共同購買日常所需,那真的是太好了!
Comments